在过渡族金属氧化物这类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电子表现出的不仅是电荷,还有自旋、轨道这些复杂的属性,相互耦合诞生了如高温超导、庞磁电阻、多铁性等诸多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特性。但对电荷、轨道、自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有序性与晶格的耦合、相互作用理解的依然不足,制约了对此类功能性材料性能有效调控的探索。
张泽院士领导的田鹤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电子显微学方法,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对各物理量间耦合关系开展研究,有针对性的探知耦合本质与性能的依存关系,并探索性能调控的途径。揭示了在铁电材料内部,引入纳米尺度极化表面,对单相铁电材料宏观热膨胀行为调控的物理机制。与浙江大学韩高荣、任召辉团队合作,设计并制备出一种PbTiO3单相铁电介孔零膨胀系数材料;创新提出了一种调制铁电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新途径,为设计、制备性能优异的单相零膨胀材料提供了新思路。(Nature Communications, 9 (2018) 1638 )进而,发现了晶格调控可突破极限尺寸对铁电极化的抑制作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景生团队合作,实现了四方相BiFeO3薄膜在室温二维极限尺度下的铁电序;证实了极限尺度下(一个单胞厚)的BiFeO3薄膜,所具有的超强铁电性与自发的面外极化;揭示了铁电极化产生、稳定和转化的物理机制;奠定了其作为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科学基础。(Nature communications 9 (2018) 3319)
项目的主要特色是摆脱性能测试宏观、平均的限制,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通过对各物理量间耦合关系的研究,直接构建微观结构对宏观性能的影响。通过纳米尺度结构设计,探索调控宏观性能的途径,为设计新型的功能性材料与器件提供了新的机遇。证实了针对性纳米尺度结构设计,对宏观性能的有效调控。成功研制了一种具有宽温度服役范围(低温、室温与高温区)的单相零膨胀系数材料,为航天、航空等领域,精密载荷关键部件的高精度、高稳定性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常温下实现了具有原子级别厚度,面外铁电极化的高密度纳米器件,打破了铁电薄膜临界厚度的认知。
互动评论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