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阶段
  • 初评入围
  • 成果展现
  • 网络投票
  • 结果公布

 

项目名称:基于血清素合成抑制的水稻抗虫性

申报单位: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负责人:舒庆尧  娄永根

 

项目简介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

1.   项目研究背景: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虫害造成的损失高达几十亿。水稻生产中农药的广泛使用还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然而,迄今对植物的抗虫性的分子机制几乎一无所知。螟虫和飞虱是水稻生产的最重要的害虫,虽然已克隆了几个抗褐飞虱基因,但迄今尚未鉴定出抗螟虫的种质资源。因此,揭示水稻抗虫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创制抗虫水稻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2.   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团队简介(如为参与的合作研究项目,请说明在其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项目负责人之一舒庆尧教授及其团队长期从事水稻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在水稻种质创制、基因克隆和水稻新品种培育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在本项目中,主要贡献在于创制水稻突变材料,发现了其对飞虱和螟虫的抗性,并揭示了相关的分子机理。
项目负责人之一娄永根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水稻与害虫的分子机制研究,在水稻害虫成灾机制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本项研究中,为飞虱抗性的评价和分子机制研究做出了贡献。
项目合作方之一叶恭银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转基因抗虫水稻安全性研究,在本项目中为二化螟抗性评价提供了支持。
 
3.   项目特色和主要创新点
项目特色是针对农作物长期缺乏抗虫种质、对抗虫机理非常有限造成的抗虫育种举步维艰,农作物生产主要靠化学农药控制的现实展开。主要创新点如下:
A在植物界首次发现了5羟色胺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受害虫侵害诱导,害虫(飞虱、二化螟)可以诱导或者胁迫植物合成其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血清素(动物中的一种“神经递质”)为其所用。植物又可以进化出与此抗衡的机制,避免5羟色胺合成酶基因被诱导表达,从而产生抗性。即植物和害虫存在一种“军备竞赛”。
B 在植物中首次发现了血清素与水杨酸可以相互抑制其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从而揭示了其抗性形成的化学基础。
C创制了全球首份抗水稻二化螟的非转基因种质资源(转基因Bt水稻可以抗螟虫,但应用受到限制),为培育抗虫作物品种提供了策略和范例。
 
4.   主要标志性成果
 
Resistance of Rice to Insect Pests by Suppression of Serotonin Biosynthesis,以论文形式发表在Nature Plants,2018,4:338-344
 
5.   项目在科学前沿上所取得的突破或者对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贡献情况,请阐述其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项目成果如在主要媒体上公开报道的,请说明媒体名称、报道时间和相关评述。
 
本项成果的科学意义在于发现了 害虫(飞虱、二化螟)与植物(水稻)互作的化学和分子遗传物学基础,揭示了一条调控抗虫性形成的分子通路。
国内媒体:《科技日报》2018.5.11第一版:新发现!害虫啃过的水稻变得更好吃!
8
转发

科学解读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

     学校学术发布:害虫生存策略:让水稻更美味、更营养
 
【首段】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的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羟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水稻和发展防虫治虫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全文可见校学术委员会网站】
 
     科技日报:新发现!害虫啃过的水稻变得更好吃
江耘、周炜
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羟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水稻和发展防虫治虫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褐飞虱和螟虫是稻田中两种破坏性最大的害虫。浙江大学昆虫所的娄永根教授长期关注植物化合物与昆虫的互动机制,他发现在遭到害虫侵害时,植物机体会分泌出不同的化学物质。通过研究发现,害虫在侵食水稻时,水稻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升高了。它主要由一个叫CYP71A1 的基因合成。“当害虫侵食水稻
时,这个合成五羟色胺的‘开关’就被打开了。”舒庆尧说。为了探究五羟色胺对害虫的影响,博士生罗婷开始了“数虫子”工作:数出15 只褐飞虱,放到装有两株水稻的容器中:一株水稻是自然野生型水稻,另一株是敲除了CYP71A1基因的水稻。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刚开始分布均匀的褐飞虱,一段时间后会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罗婷说,大部分褐飞虱选择去自野生型水稻。显然,被敲除了CYP71A1 基因的水稻被害虫“嫌弃”了。原因则是无法调高五羟色胺的分泌。
令科学家好奇的是:害虫为什么喜欢五羟色胺?研究发现,摄入更多的五羟色胺之后,虫子的生长发育加快了,身躯也更加“壮硕”了,这在螟虫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虫子很聪明,它不但懂得‘吃’,还能把食物变得更加‘营养美味’。”舒庆尧说,这是害虫的智慧。
这一发现对提高水稻的抗性,维护粮食产量和品质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科研团队进一步探究发现,在植物体内,五羟色胺和水杨酸的合成有一个共同的源头物质——分支酸,水杨酸是一种已知的能够提高水稻抗病性的化合物。
论文第一作者芦海平博士介绍,五羟色胺和水杨酸合成过程存在相互负调控,本身又可以主动抑制对方合成基因的活性,如水杨酸可以抑制CYP71A1 基因的开启,从而减少五羟色胺的含量。简单来说,当害虫啃食水稻致五羟色胺增加时,原本帮助抗病的水杨酸就减少了。
舒庆尧介绍,很多植物中都存在五羟色胺和水杨酸合成代谢通路,这项研究将对水稻及其它作物的抗虫育种带来启发意义
 
转发

项目团队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

项目负责人之一舒庆尧教授及其团队长期从事水稻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在水稻种质创制、基因克隆和水稻新品种培育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在本项目中,主要贡献在于创制水稻突变材料,发现了其对飞虱和螟虫的抗性,并揭示了相关的分子机理。
项目负责人之一娄永根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水稻与害虫的分子机制研究,在水稻害虫成灾机制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本项研究中,为飞虱抗性的评价和分子机制研究做出了贡献。
项目合作方之一叶恭银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转基因抗虫水稻安全性研究,在本项目中为二化螟抗性评价提供了支持。
转发

互动评论

点击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登录。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