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疾病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化学药物治疗是临床癌症治疗重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肿瘤组织的异质性,大部分药物难以高效到达深层组织,难以到达有效治疗的目的。因此可控智能化高效药物输送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负责人是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周民是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和执行;研究团队包括我校第二附属医院长江学者、杰青田梅教授、张宏教授,负责项目的临床需求背景方面的工作;以及芬兰赫尔辛基大学Helder Santos教授,负责医学影像及病理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整个团队涉及肿瘤学、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多学科协作创新,做出了具有较高临床转化前景研究工作。
本项目是医工结合的交叉学科项目,面向临床需求,通过整合团队不同研究背景和经验,由多学科成员紧密配合,研发出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有望在临床开展转化工作。本项目面向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的肿瘤深层药物高效输送科学难题,研发出“光活性智能抗癌多级纳米载药系统”,克服了药物在深层组织难释放的限制,并解决其生理毒性问题,找到了一个能够提升肿瘤治疗效率的新方法,为肿瘤的精准医疗和个性化药物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策略。。
本项目研究成果于2018年7月发表在生物材料顶级杂志Advanced Functinal Materials(IF:13.325)上。研究团队围绕纳米药物输送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这一国际研究热点,近期在Adv. Funct. Mater., J. Nucl. Med., ACS Nano,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Appl. Mater. Today等知名国际期刊中发表一系列交叉学科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在充分考虑临床需求前提下,充分利用我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结构层次丰富、交叉学科平台聚集等学科生态多样化的优势,做出了具有较强临床转化前景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标志着我校交叉学科项目有着优越的科研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是我国重点支持并大力发展的重点方向,而智能纳米药物具有巨大发展前景,其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必将引起疾病治疗的革命。本项目成功研发了一种具有较高临床转化前景的智能化纳米多级载药系统,为我国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研究思路和转化前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互动评论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