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阶段
  • 初评入围
  • 成果展现
  • 网络投票
  • 结果公布

项目名称:“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

项目简介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

针对疫情期间医院普通病房无法满足疫情需求,与疫情平稳时传染病房资源浪费的矛盾,创造性设计满足“平时”与“疫时”要求相结合的新型病房,可实现普通病房与传染病房的快速切换。

In light of the shortage of general hospital wards during the pandemic and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utiliz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ward resources in routine times, a new type of ward has been innovatively designed to cater to the needs of both ordinary and epidemic times. This new ward enables a seamless transition between general and infectious disease wards to better address the requirements during both periods.

805
转发

项目团队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

项目负责人介绍:

蔡秀军教授,主任医师,博导。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转化医学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委,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和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双Fellow。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Ann Surg, Advanced Science等专业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二百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曾2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微创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在腹腔镜外科术式创建、技术创新以及器械研发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解决了多个关键问题,推动了腹腔镜外科快速健康发展。

 

805
转发

资料图片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

负责人:蔡秀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

“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模型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缓冲区“神器”

医院内落地窗将阳光还给患者

浙大邵逸夫医院“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展示现场

805
转发

项目解读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

普通病房由于没有按疫情要求设计布局与结构,也缺少改造成为专业呼吸道传染病房的必要硬件设施,在疫情来临时难以快速改造成为传染病房,即便临时改造也无法完全满足专业传染病房的需求。专业传染病房改造代价较高,维护成本高,在无疫情需要时空置或仅作为普通病房使用则存在较大的浪费。基于以上需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综合需求与医院发展,在医院5期工程中,在建筑设计阶段就深入考虑“平疫结合”快速转换病房,在几乎不改变病房基本布局的条件下,对病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以气流控制与管理为出发点,通过病区的可控隔离门禁、梯度气压管理系统、排风与过滤系统等创新设计,可以快速将普通病房转换为专业的呼吸道传染病房。这一切,仅仅需要关闭病房的几处隔离门并启动气压管理系统即可实现。下面的央广网报道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精巧伟大的工程。 

央广网杭州9月5日消息(记者 姜頔 通讯员 李文芳)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了解到,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目前已在浙大邵逸夫医院6号楼正式投入使用。 

庆春院区“平疫结合”病房内,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与工作人员一起演示如何从普通病房“一键”切换为“传染病房”。只见按钮按下,气压梯度快速切换,关闭隔离门,缓冲区压力表上分别显示“-10pa”“-5pa”“+5pa”。

“我们启动了病房‘平疫结合’快速切换模式,普通病房已快速切换为符合‘三区两通道’的‘传染病房’。目前,缓冲区内已实现负压状态,‘污染区’病房内同步启动独立排风装置后也实现微负压状态。负压状态区域内的‘污染’空气将通过滤装置过滤后排到大气当中。”蔡秀军向记者介绍。

化解矛盾节约资源,增强公立医院的运营韧性

记者了解到,2020年初,蔡秀军曾到浙江多地调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地区均建立了传染病大楼或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这些建筑在疫情爆发时发挥着定点收治重症病人的重要作用。但步入后疫情时代,大楼往往空置,运维成本非常高。此外,在重大疫情发生时,这些专门建筑的传染病房床位有限,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大多数综合医院的建筑布局,并不具备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能力。

“有疫情的时候床位供不应求,平时资源无辜浪费”,蔡秀军敏锐地察觉到,化解这个矛盾对未来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有重要意义。

当时,浙大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正在筹建五期大楼,蔡秀军便决定在新大楼里“做文章”。他瞄准了病房里最常见的“门”和看不见的“气压”:在500余张床位的原设计基础上,通过加装“隔离门”和“正负压装置”,调整功能布局,实现普通病房与传染病房的快速切换、无缝衔接。

一旦“战疫”打响,关闭隔离门、启动正压负压装置,普通病房就能实现“三区两通道”的要求,快速切换成传染病房,相关病区马上进入隔离状态;没有重大疫情时,这些病房仍然各司其职,供日常医疗使用。

调整布局“一键切换”,把阳光还给患者

“我们以护士站为坐标,将空间划分为三个独立的区域,设置三组不同功能的电梯,配备两套新风系统,每间病房也都设有排风设备和过滤装置。”蔡秀军进一步介绍,如果出现疑似或确诊个例,可通过单独的污染电梯转送患者至过渡病室隔离,关闭过渡病室与病房其他区域间的隔离门,形成微负压状态,不影响其他病房正常使用;如果出现大规模疫情,则关闭病房区域与工作人员区域之间的隔离门,将整个病区切换为隔离病区,形成有压力梯度差的第一、第二、第三缓冲区,避免污染空气往清洁区流动,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缓冲区里还有两件‘神器’,一个是‘出气筒’,将区域内的空气经过过滤装置转化为清洁空气后通过这个筒排出;二是天花板的‘暗格’,原本是空调送风口、回风口,封闭后能避免未经过滤的空气流通到其他区域,保持缓冲区域密闭的状态。”

此外,与传统传染病房集中布局缺少阳光照射不同,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平疫结合”病房创新性将病房设置于建筑采光好的一面,布局松散,采光充足,通过巨大的落地窗可远眺数公里外的钱塘江。蔡秀军表示:“我们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形成了现在的病房布局,我们希望把阳光还给患者,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舒适,保持心情愉悦。”

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树立医疗新建建筑物的新标杆

2020年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指出:新建“平疫结合”区应当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机电系统配置上做到“平疫结合”,满足结构、消防、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规范、标准要求。在符合平时医疗服务要求的前提下,满足疫情时快速转换、开展疫情救治的需要。

在文件发布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就通过前瞻性布局,创新性地设计五期大楼病房功能布局,以较低成本兼顾了医疗机构日常运行与疫情应急需求,实现了“平疫结合”“平疫双赢”,对今后我国医疗新建建筑物的设计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据介绍,浙大邵逸夫医院“平疫结合”快速切换病房模式曾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得到全国政协委员们的高度认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高度评价“快速切换病房模式非常有创意”。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邀请、力荐,项目模型在中国疫情应急分级诊疗模式沙盘馆作为中国抗疫成果向世界展示。 

805
转发

互动评论

点击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登录。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