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阶段
  • 初评入围
  • 成果展现
  • 网络投票
  • 结果公布

项目名称:组胺H3受体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新作用机制

项目第一完成单位:药学院 项目负责人:陈忠

 

项目简介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或“脑血栓”,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中的危险疾病,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组胺是一种由两个氨基酸形成的物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在人类大脑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组胺参与了睡眠、情绪和学习记忆等多种脑功能的调节。陈忠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慢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新靶标的研究,尤其关注研究中枢组胺神经系统在脑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在前期的研究中,团队就发现组胺和组胺的一些前体物质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抵抗由于脑缺血导致的损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组胺并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临床应用,那么是否可以寻找一种组胺的“替代品”来实现这一目的呢?组胺通过和一类叫做组胺受体的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这些受体一共有四种,其中组胺III型受体,又叫H3受体不仅在大脑中含量较高,而且H3受体的特殊之处在于,通过H3受体的阻断,将导致脑内组胺的释放。那么,阻断H3受体是否可以同样发挥脑保护的作用呢?研究人员用了多种H3受体阻断的药物,发现它们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小鼠身上都发挥了神经保护的作用。但是,跟之前推测的不同,研究人员用多种技术手段意外地发现,H3受体阻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不是通过增加组胺实现的。那么,H3受体阻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经过深入研究,陈忠教授团队最终证明,阻断了的H3受体通过与一种细胞内叫做氯离子通道蛋白4(CLIC4)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减弱,经过一系列精密的细胞信号调控途径,启动了一种称为细胞自噬的过程。细胞自噬就像清理垃圾一样,降解了细胞内损伤的细胞器和老化的蛋白,最终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总之,本项目发现了组胺H3受体的新功能,证实其为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药物新靶标,H3受体的阻断可对抗脑缺血神经损伤作用。该研究补充和完善了现有的组胺神经系统的生物学理论,并且这一发现有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组胺相关药物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
转发

项目团队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

   团队由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陈忠教授领衔,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基金重点和美国NIHRO1等国际项目,致力于慢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新靶标研究。近年来在Nat Commun,Autophagy,AngwChemInter,Nat Neurosci等期刊发表论文。先后培养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和“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是“五好研究生导学团队”。团队秉承求是创新学风,勇攀学术高峰,不断创造着骄人成绩。

转发

互动评论

点击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登录。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