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背景: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是在慢乙肝基础上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症,短期病死率高达50-90%,但国际上缺乏适合HBV-ACLF的诊断标准。建立符合HBV人群的ACLF诊断标准与预后评估体系是降低HBV-ACLF病死率的战略突破口。
项目负责人简介:李君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干细胞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国家“万人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期从事肝衰竭与肝脏再生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15项,部省级课题13项,发表Gut、Hepatology等SCI论文近5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13年获第七届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
项目特色和主要创新点:本项目以降低肝衰竭病死率为目标,建立了涉及全国13家单位、2638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队列,揭示了HBV-ACLF患者具有不同于欧美酒精肝ACLF患者的独特临床特征:一、慢性乙肝患者无论是否发生肝硬化,均有可能进展成ACLF;二、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欧美酒精肝ACLF人群;三、HBV-ACLF患者器官衰竭分布主要以肝脏和凝血功能为主,与欧美主要以肾功能衰竭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HBV-ACLF诊断的中国标准(COSSH-ACLF):无论是否合并肝硬化,单一肝功能衰竭(TB ≥12mg/dl)和INR≥1.5的乙肝患者应被诊断为ACLF,同时提出了HBV-ACLF预后评分系统。中国标准弥补了欧洲EASL-ACLF定义在诊断HBV-ACLF中的局限性,扩大约20%的患者被诊断为ACLF,有利用于该患者人群接受及时治疗,提高存活率。新的预后评分系统具有较高预后效能,有助于对HBV-ACLF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
主要标志性成果:该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SCI论文3篇,具体信息如下:
1) 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a prognostic score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Gut. 2018;67: 2181-2191. (IF 17.016) 2018.11发表
2) Serum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3 alpha levels predict the severity of 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Gut. 2016;65(2):355-357. (IF 17.016) 2016.02发表
3)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Semin Liver Dis. 2018(38):121-133. (IF 4.167) 2018.06发表
该项目贡献情况:该项目所建立的COSSH-ACLF中国标准,扩大约20%的患者被诊断为ACLF,有利用于该患者人群接受及时治疗,提高存活率。研究成果于2017年9月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胃肠病学期刊《Gut》上,在线发表7天,阅读量超过1300次。Gut主编Emad Omar教授专门来信,认为中国标准弥补了欧洲标准的不足,为国际肝衰竭指南修订提供了循证学依据。该标准一经在线发表,2017年9月21日新华网以“中国科学家在肝衰竭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同时文汇报、健康报、新浪新闻、浙江新闻、国际肝病、国际临床与转化医学论坛等网站媒体相继报道或转载。2018年11月文章正式刊出,受GUT主编邀请以最具影响力论文在GUT自媒体上发表视频论文。2018年2月,李君教授受欧洲肝衰竭学会主席Arroyo教授邀请,参加西班牙《欧洲肝衰竭指南》修订会议,并已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COSSH-ACLF中国标准的学术报告30余次目前新标准已获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互动评论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