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我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的创新实践,开创性地引入“集合关系”分析思想和管理认知微观视角,提出了隐形冠军企业实现跨越式成长的战略构型与路径,为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hidden champions from Chinese manufacturing, this project introduces the configuration logic and the micro-view of managerial cognition into the research. It proposes the strategic configurations for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and offer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ittle giants” in China.
雷李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企业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担任国际校区隐形冠军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针对数字化、全球化情境下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隐形冠军的超越追赶,提出了实现企业跨越式成长的战略构型。研究成果发表在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管理世界》、《管理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
研究依托于浙江大学国际校区隐形冠军国际研究中心以及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开展。团队首席专家吴晓波教授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浙江省特级专家。三十余年深入中国企业,创立从“二次创新”到“超越追赶”的创新管理理论体系,为构建源于中国实践且为国际学术界认可的管理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成员郭斌教授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项目组成员还包括博士研究生谭子雁。
中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蚂蚁撼大树”
制造业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脊梁。建国70余年来,我国制造企业沿着从“二次创新”到“超越追赶”的路径一步步崛起,书写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这个“制造大国”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导致许多关键零部件仍然严重依赖于进口。众所周知,“德国制造”是世界制造的标杆,而这一成就离不开在各自行业中位居全球领先地位但却默默无闻的1307家企业发挥的支柱作用。西方著名管理学大师之一赫尔曼·西蒙称此类成功企业为“隐形冠军”,即在细分领域中获得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却不是众所周知的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普遍具备的技术领先优势不同,众多中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成长于“成本领先型”的代工模式。由于技术基础薄弱,面对日益加剧的高动态变化、非均衡发展的竞争环境,中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持续成长面临很大的挑战。
制造业“隐形冠军”这一学术构念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梯度性,《“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一千家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型企业培育体系,这也将“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都纳入了中国“隐形冠军”的研究范畴。自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3]264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就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关注的重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市场机制下的灵活性优势、对效率的持续性追求、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广泛性,为国家创新系统注入新的活力。与“专精特新”企业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鲜少有学术研究基于中国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实践。因此,本项目旨在基于中国“隐形冠军”的成长背景和发展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的“隐形冠军”企业创新发展模式。
隐形冠军:“专才”与“通才”的战略较量
对于“隐形冠军”展开的后续研究都基于西蒙对“隐形冠军”内涵和特征的界定,然而,中国的“隐形冠军”的研究无法照搬西蒙等学者基于西方隐形冠军企业得出的相关理论和结论。相较于“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的飞速发展,学术界并无完备的研究成果总结其经验或以供借鉴,相关理论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原有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隐形冠军”发展的需要,适应“隐形冠军”发展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尚未形成。尽管西蒙教授强调隐形冠军的特质中最核心的是强劲的领导力和成为全球市场领袖的伟大愿景,但对于高层管理者的管理认知如何影响隐形冠军企业的战略行动与选择,已有研究却缺少探索性的研究设计。
从中国情境下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性出发,研究结合管理认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关键研究问题:中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获得高水平成长性的管理认知因素是什么,它们的创新发展是否有多种战略路径?研究聚焦“隐形冠军企业的战略谋划”基于中国140家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2013-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予以检验。同时,以“十二五”计划的提出为观测节点,基于管理认知的内容维度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检验技术导向和可持续导向对隐形冠军成长的作用机制。以战略谋划结构属性和内容维度的整合视角,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获得高水平成长性的管理认知多重前因。通过对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计划中的隐形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及其他企业展开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识别了制造企业获得高水平成长性的战略谋划架构类型。
中国隐形冠军的培育与创新发展:研究启示与价值
针对中国“隐形冠军”的发展,尽管政府部门在“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上非常明确,在政策实施上也具有相当的持续性,但在“专、精、特、新”的内涵界定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相互交叉和边界模糊的问题。例如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22〕63号)中要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需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不过,被纳入到“精细化指标”中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其实与精细化这个特征维度并没有逻辑上的直接关联;又譬如“特色化指标”中要求“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而市场占有率、业务增长率和盈利水平这些指标通常是整个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或者说是“专精特新”这四个维度的共同作用结果,而不仅仅是与“特”这个维度有关联。此外,在专精特新企业的评估过程中,所选取的指标依赖于主观判断的偏多(尤其是精细化和特色化这两个方面),这会带来评估结果稳定性上的潜在问题。事实上,“专精特新”特征上的模糊性,不仅仅会对政策实施产生影响,更是会由于这些政策在企业发展上的导向性作用造成中小企业在自身战略和发展方向的认知上出现偏差,或者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缺乏战略一致性。
另一方面,针对“隐形冠军”的少数研究缺乏对于情境特殊性和群体特殊性的刻画,也缺乏定量研究。因此,本研究团队针对中国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的量化研究,将企业的特征通过文本分析和财务数据计算而成,并对企业创新与发展态势、景气预期、国产替代趋势、数字化关注等情况展开了系统化的分析。从“隐形冠军”的研究角度来看,研究团队将信息转换成量化数据,从而形成对“隐形冠军”企业的全景性刻画和认知,融合了多元信息,也形成了更加客观的结论和发现;从中国广大中小企业的视角来说,更多中小企业可以参考统一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标准,实现自身的对标学习、目标设定、自我评估等过程,成为中国经济获得更有韧性的增长所需要的重要承载基础。
应用价值
1.《培育冠军企业: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文2022年4月得到《学习强国》平台全文转载。文章从综合工业实力强,市场化水平高、区域培育体系完善,专精特新发展导向强、集群效应显著, 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三方面展开。
2.2022年10月,安永联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国际校区隐形冠军国际研究中心组成“专精特新”联合课题研究组,共同发布浙江大学郭斌教授带领联合课题组撰写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创新与发展报告(2022年)》。该报告以深度挖掘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年报中财务数据及文本数据的多元数据融合方法,以7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挂牌)公司(2021年及之前在A股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新三板上市或挂牌)为样本,分析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与发展态势、景气预期、国产替代趋势、数字化关注等情况,并归纳了当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发展当中存在的四个典型问题。阅读量达到1.8w(参见安永官方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iARAkNDhxtmsogXWx_q6HA)
3.成果主要观点形成报告《加快构建单项冠军政产学研一体化培育体系,谱写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浙江篇章》获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为浙江省单项冠军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提供了有益参考。
互动评论
字体:大一号 小一号